勞動教育事關“立德樹人”,是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打底色、正坐標的教育,具有樹德、增智、強體、育美的融合育人價值。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,創造性地以勞立德、以勞增智、以勞強體、以勞育美,必須思考勞動教育在人才培養、科技創新、技術進步等方面應發揮的作用,與時俱進地將人工智能時代社會生活、現代科技因素、創新創造精神融入勞動教育教學內容,著力培養創新、創造型人才。這既是加強勞動教育專業化人才培養、推進勞動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大突破,又是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、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長遠布局,更是深入實施人才強國戰略、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的必然要求。
2020年3月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《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》,從“創造性勞動”“創造性勞動能力”“創造性解決問題”三個方面明確了勞動教育“創造性”的含義。筆者認為,學校實施創造性勞動教育,要在以下四個方面下功夫。
一是在體認“勞動就是創造”的新時代勞動價值觀上下功夫
創造性勞動教育是新時代勞動育人的要求,也是新時代開展勞動教育的新形態,科學的勞動教育應該與學科知識的應用深度融合。一方面,要突出“兩創”勞動觀教育,讓學生充分認識“人民創造歷史,勞動開創未來”的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的科學意蘊,深刻領會勞動是中國式現代化共同富裕的力量源泉;另一方面,要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勞動思想,讓學生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、勞動最崇高、勞動最偉大、勞動最美麗等理念,體會勞動創造美好生活、體認勞動不分貴賤,培養勤儉、奮斗、創新、奉獻的勞動精神,讓學生充分理解創造性勞動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,深刻領會創新在當代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。
二是在踐行“勞動中研究”的新時代勞動實踐活動上下功夫
新時代的勞動教育不僅要培養學生吃苦耐勞、埋頭實干的勞動精神,還要在勞動實踐中引導學生發現問題、開展研究、整合知識、解決問題,變單一的體力勞動為具有思維含量的創造性勞動,提升創新精神。比如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展“開心農場”等種植勞動實踐,讓學生通過網絡查詢、書籍閱讀、思維導圖制作探究自己種植的果蔬等農作物的發展史,了解作物種植、生長、成熟、收獲的全過程。比如沒有正確施肥會導致果蔬產生枯葉爛根甚至減產,學生通過網絡查詢、專業人員采訪,學會基肥、種肥、追肥等施肥方式?!伴_心農場”建設的過程中,學生根據測量的數據,畫出示意圖,請教數學教師,計算班級種植面積有多大,長寬比例怎樣比較合理;請教農業專家,什么季節種植什么、不同的果蔬怎么澆水、怎樣防治病蟲害等。為保證“開心農場”經濟實用,學生們還要一邊研究管理,一邊核算成本。
三是在探索“勞動中創造”的新時代勞動課程上下功夫
有關調研顯示,中小學生在花草樹木種植、烹飪、手工制作等簡單勞動中參與度高,而略顯復雜、技術含量高的創造性勞動教育課程偏少,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“工程設計、發明創造、科技實踐、工藝制作”等內容,仍未完全納入勞動教育課程的范疇。創造性勞動教育課程必須圍繞目標定位,把先進的勞動形態、勞動意識、創造能力、解決問題能力、團隊合作能力等融入勞動教育,注重在真實社會情境和實踐問題中培養學生的綜合勞動能力,體現人的全面發展需求和勞動教育的時代價值;設計基于現實問題解決或現實任務實施的跨學科主題課程,以實驗研究、探索創新為主的項目式探究課程,以及基于學生未來職業體驗的社會綜合實踐課程,構建起知識、思維、能力、素養“四位一體”的創造性勞動教育課程體系,通過課程,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、創新思維、創新能力、創造意識等,使學生創造性勞動能力得到提高。
四是在反思“勞動中成長”的新時代“五育”融合上下功夫
實現“五育”融合的關鍵在“融”,目標在“合”。融,就是要在課程中“融匯”、在教學中“融入”;合,就是要在教育教學中進行內容整合,在評價考核中進行目標統合,在人才培養中堅持知行合一。勞動教育與德智體美相互關聯、相互滲透,健康的身體給予勞動支撐,勞動又進一步鍛煉著體魄、豐富著精神世界、感知并創造著美。新時代創造性勞動,表現為勞動中具有勇于創新、敢于創新的精神,在勞動過程中發現并運用智慧創造性地解決問題,產生創新性的勞動成果。這就要求我們更加重視家校社的融合協同;更加關注“教勞結合”“體腦結合”;更加關注學科交叉、項目式學習、跨學科主題學習等。學校要以“創新勞動方式,提高勞動效率,立意終身發展,創造幸福生活”為愿景,推進創造性勞動實施。
(作者系浙江省北京師范大學余姚實驗學校副校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