蚯蚓養殖處理是將畜禽糞污、易腐垃圾、農作物秸稈等有機廢棄物,按一定比例混合、高溫發酵預處理后,經過蚯蚓過腹消化實現高值化利用。蚯蚓糞可用于生產有機肥或還田利用,成品蚯蚓可用于提取蚯蚓活性蛋白等。需配套原料預處理設備、幼蚓繁育設施、養殖場地等。
典型案例:天津市靜海區
該案例覆蓋34個村約3萬人。2011年投入運行,主要處理畜禽糞污、農作物秸稈、尾菜、廚余垃圾等有機廢棄物,設計處理能力為140噸/日,目前實際處理有機廢棄物110噸/日。在投資建設方面,合作社投資310萬元,建設蚯蚓養殖生產車間,配套購置粉碎機、蚯蚓收獲機、電動噴霧器等。在運營管理方面,周邊養殖場將畜禽糞污運送至處理站并支付一定費用,農村易腐垃圾和散養糞污委托社會化服務組織收集運送,農作物秸稈等輔料采用協議收購。在資源化利用方面,年可產蚯蚓糞肥約1萬噸,作為肥料銷售;年可產鮮體蚯蚓約150噸,用于垂釣和蚯蚓產品深加工。
厭氧發酵協同處理技術模式
厭氧發酵協同處理是將人畜糞污、農作物秸稈、易腐垃圾、尾菜等有機廢棄物,經過粉碎、除雜、調質等預處理后,置入厭氧發酵罐進行處理,可產生沼氣和沼肥。常見的有濕法和干法厭氧發酵,需配套原料預處理設施、進料設備、儲氣柜、沼肥貯存設施等。沼氣經過凈化、提純處理后可作為清潔能源使用,沼肥可還田利用或生產有機肥。
典型案例: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
該案例覆蓋全區17個鄉鎮約8萬人。2016年投入運行,以處理畜禽糞污為主,協同處理易腐垃圾、廁所糞污等有機廢棄物,設計處理能力為820噸/日,目前實際處理有機廢棄物350噸/日。在投資建設方面,采用企業自籌、政府補助等方式投資9100萬元,在全區建設5個站點,主要包括半地下式一體化厭氧發酵罐、全封閉式干濕雙進料系統等。在運營管理方面,企業負責收集處理站周邊15公里范圍內的養殖場糞污、農村易腐垃圾、農作物秸稈、尾菜等,對原料預處理后投入發酵罐進行處理。在資源化利用方面,年可產沼氣約1350萬立方米;年可產沼肥約12萬噸,用于銷售或引導農戶“以廢換肥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