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好政策相繼出臺,后疫情時代,職教行業回暖有望
北京市印發《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》,明確規定“將本市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,納入公務員招考范圍,在公務員招考和企事業單位招聘中,堅持因崗設職,鼓勵公平競爭,促進人崗相適,支持事業單位面向高水平技能人才開展定向招聘”。這是以政策文件的形式,為高職生考公考編,破除看得見的資格限制,逐步消除人們“職校生是差生”的刻板印象,營造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,這無疑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。

伴隨著“公考熱”政策東風的持續升溫,即使深處后疫情時代,沉寂已久的教育培訓市場,也乘著政策紅利的東風,迎來了新的復蘇時刻和發展契機,給現今“雙減”政策落地重塑的教育行業,帶來一抹“新的亮色”。
在后疫情時代,在“保就業”的政策風向下,公考人數持續增長,也帶動著職業教育的發展趨勢持續向好。有數據顯示,2020年公考市場規模約為156億元,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有望超280億元。據統計,2021年國考報名人數最終過審數為157.6萬,同比增長9.6%,平均報錄比為61:1,競爭異常激烈。除市場規模有突飛猛進的增長外,報考人數及招錄考試培訓需求,也跟著持續攀升。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,中國招錄類考試培訓服務的滲透率,會由2020年的26.4%,增至2026年的33.1%。公考招錄板塊的中長期擴招趨勢明確,未來的5-10年,仍是公考職教行業的中高速發展期。
根據以往經驗,國考招錄對省考和事業單位招錄,具有風向標意義。有分析人士認為,體制內招錄名額將會再創新高,職業教育機構的參培率,也將會進一步提升。
職教賽道前景“光明” 競爭激烈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
從我國國情來看,隨著我國勞動力老齡化進程加快,人口結構發生劇烈變化,當下將迎來60后退休潮,預期會出現大量退休的公職人員,造成公共職務及事業單位雇員出現“缺口”,帶來公共職務及事業單位崗位報考人數的增長。
再從當下疫情實際情況出發,由于疫情陰霾不散,經濟發展整體“不景氣”,以往備受應屆生青睞的大廠也紛紛亮起了“紅燈”,由于經受不住經營壓力而裁員,就業成為了擺在應屆畢業生走向社會的“第一道坎”。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更多年輕人畢業后首選進入“體制內”,穩定性高、社會地位高,“學而優則仕”也越發受到年輕人的推崇和青睞,國考、省考報名人數持續上漲就是最好的例證。即使今年公考在時間上有所延后,但是疫情的持續發酵,似乎讓更多人看中了公務員這個“鐵飯碗”。
放眼望去,職業教育賽道的前景“一片光明”。近兩年,隨著社會發展催生新的技能需求,再加上政策的頻頻利好,職業教育賽道進入高速發展“窗口期”,當然競爭也呈現“白熱化”態勢,正所謂“打鐵還需自身硬”,要想在這一“黃金賽道”分得一杯羹,還要切實鍛造高質量的教學體系和服務體系,才能更好地服務于學員,讓學員學有所成,企業才能更有所成。